有没有想过,万一有一天,您亲爱的父母或家人患上了阿兹海默症,那该怎么办?
根据统计,目前全球约有1500万名阿兹海默症患者。从这个令人咋舌的数目,显见罹患此病的人不在少数。
上一期,三乐网列出阿兹海默症十大警讯,供读者去检测身边至亲是否有相关症状,以寻求医生的进一步诊断。
阿兹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,属于最常见的失智症。一旦确诊,那将会是一段漫长的治疗及照护过程,患者或其家属都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去打这一场苦仗。
阿兹海默症主要分为两类:
- 家族性阿兹海默症(早发型):属罕见类型,如有家族史则发病机率极高。
- 偶发性阿兹海默症(晚发型):占绝大多数,通常在60岁以上才发病。
阿兹海默症患者一般都会经历阶段性的发病症状,而且往往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恶化,对照顾者而言无疑是极大挑战,需要很多的爱心和耐心陪伴患者度过这段艰难的过程。
初期(1-3年):
记忆力衰退,对一切事物缺乏兴趣。
◆身边家人常误认此乃正常的老化症状而延误带患者就诊。
中期(2-10年):
发病数年后,生活能力逐渐下降,理解能力减弱,情绪不稳,常有时空错乱感,出现妄想症,慢慢失去语言能力。
◆在这阶段,患者可能会对照顾者做出一些偏激行为,譬如因无法辨认而驱逐照顾者,甚至怒骂、暴力动粗。
晚期(8-12年):
完全丧失记忆,可能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,无法进食、站立、行走,大小便失禁,卧病在床。
◆完全依赖他人的照顾
很遗憾的是,目前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愈阿兹海默症,只能以药物(胆硷酶抑制剂、NMDA受体拮抗剂)减缓病情的恶化。同时,为控制及改善病患的妄想症、忧郁症、攻击性行为等,也可借助抗精神病药、抗忧郁药等。
另有一些非药物疗法或照顾方法,有助刺激患者的感官而减缓病情,或舒缓他们的不良情绪,并通过互动及表达增强治疗信心。例如:
- 音乐治疗:听歌、玩乐器
- 艺术治疗:绘画、雕塑、拼贴
- 认知训练:玩一些动脑筋的游戏等
- 芳香疗法
- 按摩
- 怀旧疗法
- 宠物治疗
- 调整环境:营造让患者觉得舒适安心的环境
现阶段,阿兹海默症的治愈机会等于零;不过,不断的研究证实了这种疾病需趁早获得治疗,药物才能发挥最大效用。不过,比起提早治疗更有效的方法,莫过于预防。
先来看看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高风险因子:
- 有高血压丶糖尿病丶高血脂丶中风丶心脏病等病史
- 头部曾受过外伤
- 忧郁症患者
- 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质不佳
- 吸烟
- 肥胖
显然,采取均衡饮食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维持身体健康,都能有助降低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。谨介绍以下几个预防方法:
1.多动脑
时时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,秉持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的态度,可报名参加各种课程如绘画、学乐器、书法或读书会等,或常玩一些动脑游戏如打麻将、猜谜、数独、打牌等。
2.多运动
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,锻炼肌肉,消耗热量等等。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以上,如慢跑、游泳、太极拳、气功、扇舞等,尽量选不过于激烈但又能达到运动效果的运动方法。
3.健康饮食
减少摄取肉类,多吃蔬果、坚果、核桃、鱼、牛奶,烹调时使用橄榄油等未饱和油脂。勿喝酒。
4.多参与社交活动
不要老是孤独地宅在家里,勿让坏情绪叩响心门,尽量保持开朗心情,多与朋友谈天,走出户外与人群与社会接触,如当志工、参加社区活动、宗教活动等。
5.维持健康体重
肥胖者是罹患三高(高血脂、高血压、高血糖)的高风险群,同时亦易发生脑中风、心肌梗塞以及阿兹海默症。若BMI≥30,阿兹海默症发生的相对风险上升3倍,而BMI介于25、30之间则升高2倍。健康标准为18.5≤BMI<24,不宜过胖或过瘦。
【BMI(Body Mass Index)身体质量指数 = 体重 (kg) / 身高 (m2)】
阿兹海默症在现阶段仍可说是绝症,而其最可怕之处在于患者会变成另一个人似的,並逐漸遺忘自己。绝对没有人愿意患上此病,但愿一直努力不懈的医学界终有一天成功发明治愈药物。套一句电影《我想念我自己》中罹患失智症的女主角爱丽丝所说的话作为总结:“我要求自己活在当下,因为我现在也只能‘活在当下’了。”认真地活,不要放弃,与阿兹海默症患者、照顾者共勉之。